當前位置:首页 > 明朝歷史

有關於徐階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楊繼盛是徐階在國子監時就教導過的學生,之後又在翰林院續上了師生緣分,楊繼盛被貶去南京時,徐階還有詩相送。後來眾所週知的是楊繼盛在彈劾嚴嵩、嚴世蕃的奏疏裡也順帶罵了一下徐階,然而從後續來看這很可能是一種割席行為以保護徐階。在楊繼盛獄中所作的自書年譜中,也對徐階對自己的教導閉口不談,極力削弱他和自己的聯繫。

青簡千年青簡千年

1、楊繼盛是徐階在國子監時就教導過的學生,之後又在翰林院續上了師生緣分,楊繼盛被貶去南京時,徐階還有詩相送。後來眾所週知的是楊繼盛在彈劾嚴嵩、嚴世蕃的奏疏裡也順帶罵了一下徐階,然而從後續來看這很可能是一種割席行為以保護徐階。在楊繼盛獄中所作的自書年譜中,也對徐階對自己的教導閉口不談,極力削弱他和自己的聯繫。

2、雖然可能是薛應旂笑話,但是薛方山和唐順之徐階吵了一架甚至差不多決裂了,最後黃宗羲還是把薛方山唐荊川徐少湖一起打包放南中王門,這個的記載都比較碎,主線應該是薛王唐幾個人的公案,在他們各自的文集裡都有蛛絲馬跡。如果對思想史不感興趣就沒必要看了,只要知道薛方山和王畿唐順之吵起來了,然後徐階本來的立場還是趨於調和的,具體可以看看世經堂集裡的《復唐荊川太史》,至少這個時候還在試圖彌補關係。關係怎麼破裂的沒有非常明確的記載,但是關係出現裂痕應該是實情,普遍的猜測是政治立場,說薛方山偏向嚴嵩。他們兩其實明面上沒有鬧得很難看,以為薛方山在徐階剛入閣的時候還給他寫信有類似「痛改前非」的表達,但是這封信也沒看到徐階的回信,但是既然有這種信就說明關係是出現裂痕了。

3、徐階此人早年非常仰慕嚴嵩,還為他的鈐山堂題過詩(收錄於《少湖先生文集》《世經堂集》),後來給嚴嵩寫過像贊和壽序,不過這兩篇他自己的文集沒有收錄,不知道是不是那會已經變味了呢……

4、徐階和陸樹聲的關係很好,彼此書信不斷,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學生林燫。林燫是福建人(非常讓人聯想徐階去福建當官的經歷……),徐階曾經認為林燫是宰輔之才往內閣培養的,可惜因為林燫曾任景王侍講,最終並沒有得到重用。三個人一生都保持聯絡,可惜的是兩位老師都很長壽而林燫卻先他們一步而去了。

5、隆慶初年徐階和高拱打起來了,但其實高拱被彈劾的時候徐階曾經試圖息事寧人還給高拱擬過留用。

6、在嘉靖朝徐階並沒有和裕王有什麼緊密的聯繫,雖然一般認為他是支持裕王的,但其主要原因是裕王年長(雖然只長幾個月)。而且這種傾向並不絕對,當時徐階的主要願望是想要嘉靖確定一個太子,具體是誰並沒有絕對的傾向。不過在景王之國、徐階也接任首輔之後,他確實曾經消解嘉靖的猜疑、保護裕王地位。

7、徐階晚年曾經夢見過楊廷和。這一段徐階寫得真的很動情我放一下:「庚辰正月四日夜,予夢行曠野中,見百千旌麾擁一絳輪而來,予跂望之,有麟袍玉帶端坐車上者,故少師大學士文忠楊公也。予因呼公,公下車與予揖,立語良久(語多不能記),乃振衣登車,行數十步回首呼予,若有所寄語者,車從聲喧,聞不能真也。」其實推算時間,楊徐二人應該只有中進士時的一面之緣,然而緣分如此,不得不感嘆。

8、徐階主張重將權,經常和認識的邊將討論戰事,還給邊將當過軍師。他認為,戰事一旦失利,帶兵的武將動輒斬首,但當地的文官守令卻只是貶職責罰,使得文官對戰事不負責任,應該重責文官,令其做好準備軍需、安撫百姓等後備工作。


回到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