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來評價劉備攜民渡江?
如何來評價劉備攜民渡江?個人感覺是他確實捨不得家底,這是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事實上,他是攜帶了軍隊家眷,還有當地士族,目的是為了保持住自己手下兵士的凝聚力和籠絡住部分人才,以圖南下後再起,這才是他當時更現實的考慮(臨行前已經另關羽另擇水路先行一步了)。而且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劉備確實是走群眾(士族)評價賽道,確實是當時一股清流。
如何來評價劉備攜民渡江?個人感覺是他確實捨不得家底,這是最重要的原因。
我覺得事實上,他是攜帶了軍隊家眷,還有當地士族,目的是為了保持住自己手下兵士的凝聚力和籠絡住部分人才,以圖南下後再起,這才是他當時更現實的考慮(臨行前已經另關羽另擇水路先行一步了)。
而且什麼資源都沒有的劉備確實是走群眾(士族)評價賽道,確實是當時一股清流。
至於百姓,一方面是對於曹軍屠城的惟懼,一方面又是群龍無首,才跟隨當地士族和劉備軍隊南下。但是,說千道萬,劉備最終沒有半途跑路,直至被虎豹騎擊潰自己差點死掉,也能稱道一聲豪傑了。
仔細想想攜民渡江這個形容就是不準確的,真的是老百姓自願跟隨,畢竟曹操有屠城的先例還不止一次,手下人勸劉備放棄百姓,劉備說的是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原文記載為:「曹公南征表,會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操是輕騎追殺,不可能放過劉備,也不可能放過百姓。就是劉備的仁義讓老百姓主動跟隨。
而且遷徙是一個需要高度組織的行為,單純靠裹挾的話根本沒法長遠。別的不說,你帶你同班同學組織一次春遊,不靠手機聯絡,中午還能湊齊人吃午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