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憑什麼能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
李治當了皇帝以後發現朝政由舅舅代表的軍功集團說了算,後宮塞滿了世家大族的人,如果他不想當個傀儡皇帝,他的唯一解決方案找個靠譜的合伙人奪權,在李治可以信任的人裡面武后非常合適,武后代表的是皇帝意志,宮鬥太低級。武則天憑什麼能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王皇后和蕭淑妃代表的是世家,武媚娘代表寒門,李治要的是寒門世家相互制衡。
李治當了皇帝以後發現朝政由舅舅代表的軍功集團說了算,後宮塞滿了世家大族的人,如果他不想當個傀儡皇帝,他的唯一解決方案找個靠譜的合伙人奪權,在李治可以信任的人裡面武后非常合適,武后代表的是皇帝意志,宮鬥太低級。
武則天憑什麼能扳倒王皇后和蕭淑妃,王皇后和蕭淑妃代表的是世家,武媚娘代表寒門,李治要的是寒門世家相互制衡,世家勢力太大,李治要砍掉世家在後宮的佈局,就要把世家安排的高位后妃除掉,武媚娘是一把好用的刀,夠聰明運氣也夠好回宮以後生出了皇子!
《舊唐書・后妃傳上》:「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御居於感業寺,後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王皇后因無子失寵,想借武則天離間李治對蕭淑妃的寵愛,卻未料武則天成為自己的終結者;而李治主動召武則天回宮,實則看中其「無世家背景、可掌控」的特質,將其作為打破後宮世家壟斷的棋子。
《新唐書・則天皇后紀》記載:「永徽五年,生安定公主。」雖「公主之死」是否為武則天自導自演存在史料爭議(《舊唐書》未明確記載,《新唐書》《資治通鑒》稱其「扼殺公主嫁禍王皇后」),但子嗣確實成為李治廢后的重要藉口。《資治通鑒・唐紀十五》記載李治曾對長孫無忌暗示廢后:「皇后無子,武昭儀有子,朕欲立昭儀為后,何如?」可見子嗣是武則天獲得皇權支持的核心籌碼之一。
當時皇子只有王皇后養子李忠和蕭淑妃兒子李素節,都是世家出身的皇子,如果沒有一個寒門皇子,那麼未來如果這俩个其中之一上位世家又會捲土重來,武媚娘生的兒子解決了這個問題,綜合運氣和智商,武媚娘是最好的,李治就選了武媚娘當合伙人。
王蕭積怨很久了,而且長孫無忌那邊也不是鐵桶一塊,掌握大權一家獨大讓一些本來同樣是李世民培養給李治用的其他大臣不爽,又有李jì這種不想站隊的送出助攻「帝王家事跟外人有什麼關係」,直接把除了長孫無忌之外的人排除在探討廢王立武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