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裡劉備張飛為何未救關羽
古代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劉備集團剛剛經歷漢中之戰,急需修整。等你收到消息集結軍馬奔赴救援黃花菜都涼了。而且蜀漢用兵從來都是省著用摳著用,這一點從劉備打益州不下跟諸葛亮要增援,後者都能猶豫就能看出來。因為確實是國力兵力都有限。更何況襄樊之戰反轉發生的實在太快,根本也來不及反應。劉備與曹操在漢中相持時,遣使向成都調兵。
古代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劉備集團剛剛經歷漢中之戰,急需修整。等你收到消息集結軍馬奔赴救援黃花菜都涼了。
而且蜀漢用兵從來都是省著用摳著用,這一點從劉備打益州不下跟諸葛亮要增援,後者都能猶豫就能看出來。因為確實是國力兵力都有限。更何況襄樊之戰反轉發生的實在太快,根本也來不及反應。
劉備與曹操在漢中相持時,遣使向成都調兵,諸葛亮曾因「蜀人愁苦,欲避兵鋒」而猶豫,最終在楊洪「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的勸諫下才發兵增援。
正史當中,漢中之戰前,劉備正在荊州解決和東吳的爭端。
當時呂蒙已經搶奪了長沙郡、桂陽郡和零陵郡,俘虜了零陵太守郝普,雙方大戰一觸即發。本來龐統死後,劉備為了奪西川,抽調了幾萬荊州兵入川,荊州是空虛的,關羽當時兵力少,無力對抗孫權,被魯肅帶了幾萬人牽制在南郡,眼看著呂蒙奪下荊南三郡,這可不是白衣渡江,是硬打下來的,劉備不得已,親自帶領五萬兵回荊州準備開戰,但是張魯投降了曹操,漢中門戶洞開,劉備不得已和孫權講和,要回了零陵和郝普,雙方罷兵,劉備迅速調轉兵鋒去漢中和曹操開仗,這裡的歷史事件一個接著一個,古代打仗猶重後勤,漢中之戰前,川地只能支持一場戰爭。
《三國志・楊洪傳》:「先主爭漢中,急書發兵,諸葛亮以問洪,洪曰:『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
漢中之戰時,益州已需「男子當戰,女子當運」才能維持後勤補給,可見此前劉備若同時與孫權、曹操開戰,益州的人力、物力根本無法支撐,這也正是劉備急於與孫權講和的核心原因之一。
说白了還是國力不行,後勤跟不上,五虎將再強,也打下來!
這不是一兵一將單挑!就像後期司馬懿那樣,耗都把你耗死了。